汕尾市戏剧家协会:稀有剧种屡获大奖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汕尾市戏剧家协会(以下简称“汕尾剧协”)的成绩单上,一串沉甸甸的数字引人瞩目:第十一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斩获金奖8个、银奖9个、铜奖11个;第十三届至十六届里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中摘得“金花”4朵、“银花”11朵;新编西秦戏现代剧《麒麟夺锦》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剧团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剧目……成绩背后,是汕尾戏剧人在戏剧人才培养、非遗保护传承、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不懈追求。

育新苗搭平台,人才梯队拔节生长

汕尾剧协深谙人才是艺术传承的根基。近年来,他们以赛促训,为戏剧演艺人才提供展示才华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为本土戏剧人才铺就成长之路,促进汕尾戏剧艺术整体水平提高。2024年承办的广东省第十一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成为汕尾青年演员技艺的“试金石”与“助推器”,创下“8金9银11铜”佳绩,赢得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的高度评价。

1752214356186

面向青少年,汕尾剧协推出由西秦戏国家级传承人吕维平及其弟子余泽锋精心辅导的15名选手,在2022至2025年间连续征战第十三届至十六届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共获得“金花奖”4个、“银花奖”11个。其中刘俊豪主演的《刘锡训子》由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推上全国少儿小梅花大赛,荣获全国“金花奖”并在江苏张家港参加颁奖典礼演出。

走出去请进来,稀有剧种声名远扬

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汕尾三大稀有剧种,在汕尾剧协的推动下,频频闪耀于全国乃至国际视野。2022年,剧协与星海音乐学院博物馆、星海粤剧传承基地深度合作,开设《戏说海陆丰探秘红土地》公共选修课,邀请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的四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佩锦、钟静洁、黄壮营、吕维平等授课,让高校学子领略海陆丰稀有剧种的艺术风采和独特魅力。

1752214356208

2023至2024年,三大剧种“走出去”的步伐铿锵有力:广州“湾区有戏”戏曲新年盛会、河北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山东滨州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处处留下汕尾戏曲的华彩乐章。西秦戏《返西岐》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荣膺“朱槿花•优秀剧目奖”,主演吕维平、余泽锋获“朱槿花•优秀演员奖”;西秦戏《赵氏孤儿·挂画》在广东省地方戏曲传统折子戏展演中被评为“十佳传承剧目”。白字戏、正字戏亦通过主题讲座、现场展演,在深圳、广州、泉州等地讲述“海陆丰故事”。

深挖潜创精品,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守正创新,是激活稀有剧种生命力的关键。汕尾剧协及各会员单位深耕创作沃土,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作品接连涌现。陆丰皮影戏《海陆丰女子粉枪队》斩获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新编西秦戏现代剧《麒麟夺锦》将国家级非遗西秦戏与麒麟舞巧妙融合,在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二等奖”,主演陈嘉明摘得“十佳舞台新秀”桂冠,该剧更于2024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剧团获此殊荣的项目,被评为广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1752214356220

在题材选择上,汕尾剧协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了一批新时代优秀戏剧作品。正字戏大型红色题材现代剧《黄厝寮》获首届汕尾市文艺奖(戏剧曲艺)“金奖”;正字戏大型乡村振兴题材现代剧《荷塘月色》首演即获好评。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继大型革命题材现代剧《彭湃之母》后,又推出大型古装戏《小民宋仕杰》,入选全国戏曲创作优秀案例。皮影戏则聚焦红色记忆与乡村新貌,创作了红色题材剧目《兰湖赠毯》,乡村振兴题材剧目《美丽乡村》,以及小剧目《西游记:网络安全篇》《禁毒三字经》等作品。

传薪火惠民生,根植乡土服务振兴

传承保护,是汕尾剧协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剧协组织专家抢救整理剧本20余部,复排《白罗衣》《徐九经升官记》《贩马记》《青蛇传》等停演多年的经典剧目10多个。理论建设同步推进,白字戏国家级传承人吴佩锦主编出版发行《白字戏音乐研究》,填补了该剧种唱腔音乐研究的空白;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三大剧种经典选段KTV艺术专辑的摄制出版,则为大众亲近传统提供了新途径。

1752214356230

服务基层,始终是汕尾剧协的初心所系。近年来,剧协致力建立文艺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开展多形式的文艺志愿活动,组织“党在我心中”“文艺家到人民中去”“红色轻骑兵”等专场演出,送戏下基层等公益活动超100场。2022年新春,联合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开展10多场惠民演出并同步抖音直播。值得一提的是,剧协将艺术种子播撒进校园,组织稀有剧种进校园演出及讲座近30场,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传统魅力,培育地方戏剧未来观众。

文化赋能乡村,戏剧力量助推“百千万”

汕尾剧协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文化力量如何深度融入并有效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西秦戏创作的“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戏歌《鹭影禾香》”,在广东省第一届“村K”大赛中勇夺一等奖,用乡音唱响乡村振兴新篇。皮影戏创作的《美丽乡村》,正字戏的《荷塘月色》,无不聚焦乡村巨变,以戏剧艺术形式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与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1752214356241

近年来,汕尾剧协持续开展的“送戏下乡”超百场、“非遗进校园”近30场,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文化认同,提升了乡村文化软实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动能。

汕尾戏剧人深知,戏剧发展的沃土在民间,生命力在传承,未来在创新。从国际舞台的华彩亮相到田间地头的惠民演出,从濒危剧本的抢救性整理到乡村振兴题材的精品创作,汕尾市戏剧家协会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古老戏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成为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股独特而强大的文化力量。

撰文:黄镜群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s.gznmqsl.com/5461.html

(0)
中国艺术界的头像中国艺术界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19 日 下午12:23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21 日 上午1:03

相关推荐

  • 北京弘古堂文化:传承祖先智慧 演绎青铜器工艺品的文化传承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和工艺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青铜器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北京弘古堂文化有限公司致力于青铜器工艺品的复制,一直在秉持着传统美学的理念,致力于将古代的青铜器工艺技术传承和发扬光大,将传统美学进行现代演绎。 北京弘古堂文化 打造高端青铜器收藏品 北京弘古堂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

    2024 年 6 月 21 日
  • 端午文创走俏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佩香囊、戴香包,这个端午假期,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在杭州走俏。像这款香囊,别看它体形小,却集合了三种非遗元素:布料是浙江的土布纺织,刺绣来自青海绣娘的传统技法,而木船、开口笑等图案选自流传于云南的民歌集《坡芽歌书》。 第一批4000多个小香囊端午节前就被抢购一空,这两天,当地又追加制作1万多个。 小物件、大文化,端午文创在各地延续传承,不断创新。苏州博物馆新推…

    2024 年 6 月 21 日
  • 行走文化廊道,让八闽“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行走文化廊道,领略人文之美。连日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发现最美铁路·穿山越海高铁情”网络宣传活动火热进行中。6月17日,发现团一行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感受灿烂辉煌的海洋文化;来到车站体验“非遗集市”,观摩安溪制茶、德化白瓷等展示项目,领略独具特色的非遗魅力…… 文化与交通是“诗和远方”的牵手相伴,文化的加持让远方…

    2024 年 6 月 21 日
  • 《牡丹亭》编撰地举办汤显祖文化节 擦亮文化“金名片”

    第九届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节开幕式 周健 摄 中新网丽水4月13日电(邵燕飞 周健)“汤显祖文化无疑是遂昌一张珍贵耀眼的‘金名片’,其影响力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已经深深地渗透于遂昌的城市肌理,融入于遂昌百姓的生活之中。”4月13日晚,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委书记胡刚在当地举行的第九届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节开幕式上说。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430年前的万历二十一年…

    2024 年 6 月 21 日
  • 传统文化“火”起来 文化自信“树”起来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各地文旅产品供给充足,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推出做香囊、包粽子,穿汉服,龙舟、桨板、皮划艇等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浓郁的节日氛围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新气象。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2024 年 6 月 21 日
  • 周大福×故宫博物院:以经典佳作,共同致敬中华文化之美

    “周大福故宫系列”最新作品,以时尚的黄金设计展现中华文化遗产历久弥新的魅力 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致敬悠久历史文化,引领现代时尚潮流。 2024年8月16日,中国珠宝行业领导品牌周大福珠宝宣布推出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全新作品——周大福故宫系列。这是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携手推出以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的艺术瑰宝为灵感来源的黄金珠宝臻品…

    2024 年 8 月 19 日
  • “十二金钗”与《国之大匠》工程跨界联合,共助传统文化发展

    连日来,洛阳文旅火爆全网,从为“公主”催开冬天的牡丹花,到“金甲卫士”、飞鱼服“锦衣卫”在高铁站、地铁站“接驾”,再到汉服小姐姐与游客互动送钻石,从汤馆给外地游客准备“公主专用勺”、“公主专用吸管”,到热心市民开敞篷跑车义务接送五湖四海的“公主”,再到雪天夜晚给游客送暖宝宝贴、姜茶,洛阳文旅凭借一系列花式“宠客”举措,频频出圈,热度居高不下。 1月23日上午…

    2024 年 6 月 22 日
  •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开展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实践团

    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期实践团前往汉中市汉台区开展调研学习活动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深入了解陕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形式和发展现状,7月31日—8月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期实践团前往汉中市汉台区开展实践学…

    2024 年 6 月 20 日
  • “文化传承发展·钓源对话”在钓源古村成功举办

    千年庐陵文化是新时代吉安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精神源泉。2024年5月26日下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国旅行社协会指导,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吉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吉州区人民政府承办,十里芳菲和麦咭文化协办的“文化传承发展·钓源对话”在美丽的钓源古村·十里芳菲隆重举行。 “文化传承发展·钓源对话”是首届庐陵文化生态旅游节“庐陵十二吉事”主体活动之…

    2024 年 6 月 21 日
  • 都江堰玉禾流年: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终极文创

    文创不是一门小生意,而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文化安全;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驱动引擎;是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以及商业消费的内容与手段;也是个人提升竞争力与幸福感的一把钥匙。 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推动地方文化延续及创新增强文化凝聚力 增强文化自信:把积累和创新统一起来,激发全民创造活力,增强国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提升软实力:全球文化创新的发…

    2024 年 6 月 21 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